Waymo的内忧与外患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争论天平开始倾斜?
在过去十年里,Waymo总共从真实道路上积累了多少关于“甲级极端工况”的场景数据呢?答案是:0.29个可能引发人员死亡的场景,19.25个可能引发人员受伤的场景,50.25个可能引发轻微事故(没有人身伤亡)的场景…
在过去十年里,Waymo总共从真实道路上积累了多少关于“甲级极端工况”的场景数据呢?答案是:0.29个可能引发人员死亡的场景,19.25个可能引发人员受伤的场景,50.25个可能引发轻微事故(没有人身伤亡)的场景…
前不久看了一篇自动驾驶大神级人物的专访,晚点 LatePost 的《对话极客楼天城》(点阅读原文查看访谈)。 在访谈里,楼天城透露了不少重要观点,比如自动驾驶普及的时间表、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不同路线的原因…
引言 自动驾驶产业其实一直在变化和发展中,随着Waymo拿到新的投资,在运营自身的项目的同时,开始转向乙方以一个软硬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形式出现在车企和自动驾驶商业版图中,这个市场开始往聚合发展。…
这个春天,对那些被迫陷入价格战的激光雷达厂商来说是“倒春寒”,其中有一些公司可能会在不久后死去;而对那些受益于激光雷达价格下降的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则是“好日子可能才刚刚开始”,他们的商业化进程会加快…
上周特斯拉更新的智能召唤功能,足足让我在停车场”戏耍“了这辆Model 3一个多小时,真是太有意思了。 无人驾驶:还挺有礼貌,转向灯先打上了这项功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强悍,通过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实时演算(…
“寻根溯源。” 在通往L4/L5的征途中,对特斯拉(视觉为主)与Waymo(LiDAR first)两种路线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最近两者都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特斯拉的Autopilot更新到了强大的V9;而Waymo在亚利桑那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