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主要参与有主机厂、Tier1、科技公司。虽然各主机厂都宣称要自研自动驾驶全栈(算法、操作系统、中间件、芯片)技术,但是实际当前仅有特斯拉的FSD做到了,而且短期内能做到全栈自研的仍是少数当中的少数(如果华为造车,华为算一家),大多数还是依靠供应商提供。
供应商这一块,除了传统的Tier1,还有新入局的科技公司。传统Tier1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整车ECU开发经验、与芯片供应商的合作基础、以及对整车的理解,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算法、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国内外主流企业开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信息整理如图1所示,包括芯片、合作主机厂、上市时间等。

图1国内外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情况
采埃孚的域控制器
ProAI是采埃孚一个模块化的域控制器平台,其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所需的计算能力,选择不同厂商的SOC芯片,另外在合作方式方面,采埃孚可以提供极大的软件灵活性,可以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也可以合作开发。
到目前为止,ProAI已经更新迭代多代,各代的信息如下所示:
2017年的第一代ProAI,支持摄像头、多雷达接入,雷达通信方面支持车载以太网,摄像头主要是FPDLINK III/GMSL和Ethernet。功能安全等级可以达到AISL B,可以实现L1级自动驾驶。
2018年的第二代ProAI,主控芯片采用英伟达Xavier,算力可达15~30TOPS,功能安全等级从第一代的ASIL B升级到ASIL C/D,支持12路摄像头输入,可以实现L2、L3级自动驾驶。
同年,开始设计第三代ProAI,芯片采用英伟达加赛灵思,最大算力达90TOPS,支持L4级自动驾驶。
2021年在上海车展发布新一代,算力在20~1000TOPS,单元算力为250TOPS,将应用在奥迪A8的L3自动驾驶系统上。
华为的域控制器
华为已经发布了MDC300F、MDC210、MDC610、MDC810多个高性能计算平台,提供算力48~480TOPS,可以实现L2~L4/L5级自动驾驶,并且覆盖多种不同的场景如图2所示。MDC系列产品物理尺寸是一致的,可以实现计算平台的平滑替代,但是华为MDC系列价格都很高。
图2 华为产品系列
不过华为的能力是无可置疑的,自研的AI芯片(昇腾310)、CPU芯片(鲲鹏920S)、图像处理(ISP)芯片以及内存芯片,在通信,消费领域多年积累的软件开发、硬件开发能力,以及华为的执行能力,是华为的杀手锏。
目前华为的自动驾驶套件已搭载北汽的极狐量产,另外AITO品牌虽然当前仅仅搭载了华为的座舱系统,但是后续车型肯定会搭载华为的自动驾驶。另外华为与长安、宁德时代打造的阿维塔,华为与哪吒的自动驾驶合作,多点开花。
德赛西威的域控制器
德赛西威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已经布局多年,并且IPU03已经在小鹏P7、P5上已经量产,目前下一代IPU04正在开发。德赛西威合作的主机厂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一汽红旗、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乘用车等。IPU03与IPU04的信息梳理如图3所示。

图3IPU03与IPU04信息梳理
除了以上以外,还有很多科技企业、初创企业(如图5所示)纷纷在自动驾驶赛道耕耘。基于自动驾驶功能开发及商业化落地的需求,正寻求进入传统Tier1保持的硬件设计、制造环节,直接打造域控制器成品,与整车制造商直接合作。

图4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信息梳理
在自动驾驶领域,主机厂与Tier1或者科技企业、初创企业,以及芯片产商合作研发是主要趋势,因为与传统的车载ECU不同的是,传统ECU的功能需求是很明确的,边界也很明确,但是自动驾驶的边缘场景太多了,这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够完成的,Tier1、科技企业、初创企业与主机厂合作开发软件才是主流趋势。主机厂对汽车的使用场景更了解,而Tier1、科技企业、初创企业在感知、融合、规划等算法方面更具优势。
在自动驾驶的AI芯片方面,目前除了特斯拉、华为是属于自研,其他产商纷纷是采用英伟达、英特尔、TI、地平线等企业的芯片,主机厂研发芯片是趋势吗?之前也传言小鹏、蔚来在自研芯片,在2022年的英特尔的投资会议上,英特尔宣布,代工服务(IFS)部门正在组建一个专门的汽车团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除了晶圆及芯片封装代工,还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设计服务和英特尔的IP。毕竟芯片设计并不是每家主机厂都能做的,英特尔的这种合作方式为主机厂提供了不错的选择。
推荐阅读
分享不易,恳请点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