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工业行业过半年,工业互联网概念大而泛,学习重点难以捉摸。经过对行业巨头案例的研究,及专业性知识课程学习,对特斯拉运营模式特征整理分享,希望各方专家提点。
工业4.0到来,催生了特斯拉模式盛行。在工业3.0时代,汽车行业以丰田精益生产为主导,促进了离散制造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特斯拉在从0到1的过程中,实现了生产线、营销线、研发线等核心链路的打通,这不但与现今时代背景有关,更多的是特斯拉有效利用的浪潮下多种机遇,将机遇转化为自有的工具,并将机遇推上时代浪潮之巅。
特斯拉模式代表了工业4.0典型的新型企业,相比丰田的精益制造工业3.0时代,这个时代有哪些不同呢?
工业4.0时代,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
响应及时,用户经济:新产品从市场获得需求,纳入研发计划,到上市验证再测试,迭代,验证这一整体环节需要控制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及时响应需求,以适应市场快速而多变的格局;为了获得较高的客户满意度,需要不断的满足用户需求,这对产品交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
技术指数级的进步:技术界的摩尔定律,对技术提升要求更高,在新型汽车电子架构下,算力要求不断增加,在满足性能的同时,也需兼顾架构的灵活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多种因素,硬件的定制化需求增多,上层软件不断提高易用性、兼容性,随着OTA升级概念带入E/E架构,云服务也作为基础设施纳入汽车制造业重要部分。
-
资源的高度集中化:受商业模式集中化的影响,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巨头手中,资源禀赋优势越来越难以体现在跨行业之间,企业将产品生产技术更加集中,从生态链角度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蔓延至上下游,形成巨大的自给自足的局面
特斯拉整体三层次模型,从外部驱动到内部驱动,通过“人机学习”为核心,驱动整体运转。

外部驱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外部获得的能量,通过在企业-消费者,企业-企业,企业-环境三种外部关系过程中,将商业模式实现在项目增值中,从而为企业盈利创造外部条件。
内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数字化生产,赋能产线效率的提升,将人、财、物发挥到极致,通过数据分析将内部模块之间信息打通,整合工作流程,提高不同模块工作的沟通交流,将多种工具灵活运用在技术内驱的研发,提高企业技术实力。
外部驱动力——企业获取外界能量
1.交叉整合:专注价值链,消除专业之间隔膜,有助生态系统增长
-
战略上垂直整合:同一领域数字化协同合作,缩短下游联调,更接近用户;整合上游采购商,生产商响应快
-
组织上横向整合:打破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数据隔膜
-
技术上跨界整合:跨界整合多重人才,利用丰富知识背景
-
社会环境上边缘整合:生产与环境和谐共存,自给自足
2.故事制造:以梳理榜样的方式,制造故事激励企业前进
-
为企业规划一个富有前景的未来,通过领导者的全面承诺征服市场
-
面向客户和投资者,利用鼓舞人心的方式激励人们能力
-
始终保持高度透明的沟通机制,渠道全面监督和控制
3.触手驱动:跨行业“触手”接近市场,构建网状商业模式
-
触手驱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去中介化”,实现超过传统市场更快增长
-
用户参与到未来产品创新的融资过程中,产品持续优化
-
平台逻辑即网络效应,工业家无意从该方法中受益,但利用网络效应至关重要
内部驱动力——企业的发动机
1.软件融合:通过数字技术提高系统效率,扩大各环节生产效益
-
设计过程:用户体验直观,迭代快速,减少测试时间,设计更加灵活
-
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效率,生产优化,通过AI分析数据提升运营效率,减少质量问题
-
客户关系:从销售-维护-版本升级入手,稳定后扩大客户圈
-
整个生产链:避免无重大附加价值的中间环节
2.超级生产:提升工业系统,更节俭、更灵活、更具有定制性,富有协同价值
-
节俭:减少碳排放,低耗生产,多采用新能源,加强回收利用
-
灵活:通过技术实现开发-商业化-改进-维护,整个生命周期持续改进
-
协同价值:打破数据孤岛,减少重复工作,平衡利用资源
3.初创型领导:鼓舞积极主动,推动创新发展
-
既是一种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态度
-
提高团队责任意识,激发创造性、积极性、集体智慧
-
对管理系统和管理行为进行改造,赋予团队更多责任
核心力——人机学习
人机学习:实现人类智慧和机器智慧高度整合
-
工业系统智能化需要三大能力驱动:自我发展能力,快速利用机会能力、充分利用机器加快自动化进程能力
-
学习是终身的,”测试与学习“法有助于产生一种思维模式,企业在短循环内和集体学习中快速受益
-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快速调整方向,以避免进入死胡同或其他障碍
03
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其他行业,都可从特斯拉模式中获取到管理方式的启发。在多层模式架构下,各模块都可在企业复用,以工具方式应用到企业管理改造中。
从外部角度看,企业需掌握外部客户需求,以用户经济主义驱动内部生产和管理工作,从特斯拉外部管理方式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
-
是否利用数字化,以推进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各部门协同合作?
-
在人力资源方面,是否积极聘用复合型人才
-
价值链上游是否存在可整合的战略部分?
-
是否尝试为客户建立客户数据网络,以帮助改进产品设计和开发?
-
与竞争对手联合,为客户一起创造增值性服务?
-
愿景是否足够鼓舞人心,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粉丝群”?
-
是否有及时响应的渠道,快速传达消息,并且收集员工的一手反馈?
从内部管理分析,试图对信息系统结构进行规模化、复杂化,并与之连接,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自己的测试点,实现业务的整合(通过收购投资),从特斯拉的启示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
-
是否通过内在技能(数字化),整合创新的软件解决方案?
-
在开发、工业化、供应链的横向管理过程中,我的团队是否充分利用数字协作工具?
-
我的开发团队是否利用辅助开发工具?
-
运营人员是否在日程管理、工作推进、项目跟踪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具?
-
在组织方面,是否推动日常工作中互帮互助和透明化?
-
我的团队是否能快速的根本性解决问题?
-
是否组织“新技术”培训,以获得更多新知识和交流的机会?
-
我是否亲自测试过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关注用户的真实体验?
-
我的产品是否灵活?是否能量身定制?
人机学习是企业核心驱动力,在打破工业4.0疆界的过程中,作为基础设施不断为企业赋能,在尝试新工具时,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
-
是否鼓励团队尝试新的创新工具(慕课、在线学习)?
-
是否与合作伙伴充分联系,以开发共享培养未来技能的培训捷径?
-
是否采用自动化协作工具(机器人)?
-
是否规划未来几年后需要的人才空缺?
-
是否不断优化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特斯拉是传奇,我们可从中延伸力量。工业4.0已经开始,数字化的时代竞争加剧,要想从中致胜,就要不断革新。
特斯拉做到了:只有做自己的太阳,才能成为别人的光。
参考文献:
-
从丰田主义到特斯拉主义,埃隆·马斯克的工业颠覆,[法]迈克尔•瓦伦丁(Michaël Valentin)
-
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美]杰弗瑞 莱克(Jeffrey Liker)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橘子爱你
2021年3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