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姚旭阳
编辑/ 王德芙
出品/汽车之心
「为什么你们不叫『召回』而叫硬件升级?」
十一月的北京已经充满凉意。在理想汽车的秋季媒体沟通会上,官方宣布将进行「前悬架下摆臂球销」和「底盘后护板」两项升级时,媒体同行很快提出这样一句尖锐的质疑,现场气氛顿时降到冰点。
这两项硬件升级,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
降低早期用户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的概率;
-
提升后防护板的强度,使其在涉水后不易发生损坏。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也承认:在原本的车辆上两项硬件的确存在设计缺陷。
而要做硬件升级,车企需要做的整个流程是先向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然后通知车主,车辆回到线下店进行硬件更新。这套流程,与汽车行业的召回制度太像了。
有蔚来和威马因电池问题导致的召回在前,如果理想的升级操作确属召回,那理想将是造车新势力中执行车辆召回的第三家。
同样在11月1日这天,与理想公布硬件升级引发分歧与质疑不同,理想即将开启的OTA 2.0版本则频频收获掌声。
那理想ONE的硬件升级确实属于是召回吗?理想ONE的OTA 2.0更新,又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
在理想的秋季沟通会背后,真正重要的是,理想作为一家新车企,它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持续迭代的能力。
硬件升级算不算召回?

关于「召回」质疑的关注度最高,我们不妨从这一点开始说起。
根据理想官方公布的数据:
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的10起出现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它与理想最近频频被曝出的「断轴」问题有关系吗?
李想直言,之所以要进行硬件升级,「肯定是因为当时有缺陷」。
在2020年6月2日之前,发生「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案例只有2例。
但到目前为止,脱出案例已经达到10例,理想内部认为「(这样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豪华车同级别车的脱出率,所以必须给用户进行更换。」
那是不是就是说不更换硬件的话,理想ONE就存在问题呢?
不是的。

李想补充说明:「但是这个缺陷跟其他正常行驶就断掉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发生碰撞时断的概率超过正常车的平均值,如果不撞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翻译成白话就是,正常情况下理想ONE上路行驶时,是不存在突然断轴的风险的;但在发生碰撞后,它比同级别的车型更容易出现断轴现象。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理想在2020年6月2日以后生产的理想ONE更换了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球销。原来的球销脱出力是30kN,现在是50kN。
我们不用管这里面的细节,只看结果。
理想官方表示,更换了脱出力更高的球销后,(6月2日以后的)理想ONE在碰撞事故中还没有发生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的情况。
有了3个月的数据支撑,理想以6月2日为界,决定为早期的理想ONE免费升级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球销。
那么,这个过程算不算召回呢?
我国的汽车召回制度一直采取车企主动召回和国家相关部门强制召回两条路线。
国务院法制办、质检总局曾就《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给过一段官方解释:
「批量性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是汽车产品召回的法定原因。
所谓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生产者对其制造的汽车产品质量负责。」
也就是说,满足汽车召回的定义必须有两大要素:
-
一是有设计缺陷;
-
二是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危险。
那么,如果不去升级悬架下摆臂球销,并不会造成安全风险的话,其实理想这次升级悬架下摆臂球销,便缺少了第二个要素,严格意义上不构成汽车召回。
至于底盘后护板升级,与安全风险没有直接关系。
理想的官方说法是:
「开启交付后,部分用户反馈在通过涉水路面时底盘后护板有损伤。经过了严密的工程分析,理想汽车对理想ONE的底盘后护板的材质进行了优化。车辆底盘后护板将从玻璃纤维护板升级为金属护板。
新的底盘后金属护板采用了高强度金属材质并进行了PVC涂层处理,不仅提升了防护强度,而且在涉水情况下也不易发生损坏。」
涉水时对底盘后护板有损伤,这当然属于设计缺陷,而且可以说是很严重的设计缺陷。但如果说它会对人和车的安全带来多大危险,其实并没有直接联系。
「我们这两项硬件升级项目,其实是满足车辆正常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此次硬件升级是为了解决面对交通事故以及涉水的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理想汽车销售服务副总裁刘杰如是解释。
简单来说,理想ONE并没有被强制召回,也没有进行主动召回,而是以硬件升级的方式完善车辆设计。
有设计缺陷,但不造成安全风险,是区分「召回」与「升级」主要差异。
设计缺陷问题,可以通过硬件升级解决。
但理想还有一个难解的问题。
真正的冰点

在刚过去的10月30日,理想推送的V1.4.18版软件中在理想ONE上增加了货车并线预警功能。
这个功能主要是:
-
当用户开启全速域自适应巡航或者车道保持辅助功能时,系统会自动检测车辆前侧方的大货车;
-
当系统判定大货车并线有碰撞风险时,会通过仪表屏的图像和声音向驾驶员进行预警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并线的前侧车,做好人工控制车辆的准备,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种结合中国高速路场景的功能,来得非常及时,但不够令人惊艳。
不够惊艳背后的原因,是理想ONE的硬件局限性。
理想ONE的硬件方案主要包括:
-
1颗前视摄像头
-
4颗环视摄像头
-
1颗前置毫米波雷达
-
12颗超声波雷达
-
Mobileye EyeQ4芯片
李想在现场也明确表示:理想ONE上没有辅助驾驶硬件升级的计划,暂时也没有加入高精度地图的计划。

这意味着,接下来在类似领航辅助驾驶这样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上,理想ONE可能会落后于蔚来ES8和小鹏P7。
这其中暴露的问题是,理想ONE没有做足够的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硬件预埋。
提及能否通过硬件升级来更新自动驾驶系统,从而满足理想ONE向高级别自动驾驶进化时,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总经理郎咸朋直言:
「除了自动驾驶硬件本身的成本之外,对于线束、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信号通讯这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理想ONE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也不是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来做的。
如果升级,整个车都得改一遍。但我们也会找解决方法,会在新生产的理想ONE上进行硬件升级完善,软件层面其实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理想的ADAS和L3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研发是由同一个团队来做。策略是在做后续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研发时,会兼顾理想ONE的L2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更新和迭代。」
目前已知的是,理想ONE会在最新的OTA 2.0和后续版本中,对ADAS功能进行持续优化,比如优化LKA的启动时速,以缓解车主在堵车时的驾驶疲劳,以及包括增加前车起步功能、优化ACC跟车策略、提升制动舒适度等等。
一句话,理想ONE的自动驾驶迭代可以做到小惊喜不断,但难以有大突破。
要改善这个问题,要等到理想的下一款车型X01。
如果我们将智能化简单地理解为自动驾驶,那么理想ONE 确实不是最智能的那个仔。
不过在智能化的另一个方向——智能座舱上,理想ONE正在快速进化。
OTA 2.0版本收获大量掌声

不同于宣布硬件升级所带来尴尬气氛,理想汽车智能系统副总裁范皓宇在现场介绍OTA 2.0版本的一系列内容更新时,收获了包括理想ONE车主在内的不少掌声。
OTA 2.0版本将在本月开始内测,并于今年12月底启动全量用户推送。
在此之前,也就是理想ONE自去年底交付至今,已经进行了10次升级。
用户在这些版本的升级中,陆续解锁了预约充电、轮毂视角功能、擦车模式等功能。
可以看到,理想在不断地通过软件优化来最大化发挥硬件的能力,这也是新造车的整车OTA区别与传统汽车的重要差别之一。
概而言之,OTA 2.0主要对车机系统进行了集中优化,同时新增了多驾驶员账号、主驾驶唯一语音模式、行车记录仪、手机钥匙更多适配机型等功能。
先来说座舱中最主要的车机系统部分。

理想的车机系统主要由四块屏承载,分别是数字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和位于中控屏下方的功能控制屏。
在OTA 2.0版本中,理想重点对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里面的交互、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更新。
交互部分,主要表现为,将部分功能图标进行了简化,比如将原来的不常用到的收音机图标栏进行简化,将原来的仪表上的小地图扩大到了接近半屏,功能控制屏里面增加了自定义快捷面板,提供了座椅位置保存等模式。
另外,车机屏桌面开始引入动态卡片交互方式,并对超过100个页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功能部分,OTA 2.0版本会上线行车记录仪1.0功能,此项功能运行时,可以支持车机浏览整理行车记录仪的影像,支持修改行车记录仪的录制设置等等。
OTA2.0版本还增加了前车起步提醒,可以提升用户在日常拥堵路况下的驾驶便利性。
在辅助驾驶系统方面,将车道保持辅助功能的启动时速将从15km/h调整为0km/h。
同时,还会增加远程实时拍照及多驾驶员用车功能,手机钥匙功能还将新增加15款手机的适配,同时还在进行手机适配自标定的研发,未来将可以适配更多手机机型。


应用部分,OTA 2.0版本将上线哔哩哔哩,以及高德地图4.6版本、QQ音乐1.3版本、喜马拉雅3.01版本、爱奇艺2.0版本。
整体上,随着OTA 2.0版本到来,理想的车机正朝着界面更简洁美观、应用更丰富不断发展。
明年理想还将逐步推出OTA 2.1(百度地图)、OTA 2.2(全双工自由对话语音)等版本更新。
其中OTA 2.2版本中将上线的全双工自由对话语音功能,能够实现可见即可说、连续唤醒打断、一次唤醒连续对话、自定义唤醒词等多种效果。
无论是OTA 2.0中引入的高德地图,还是这次的两项硬件升级,其实都说明:理想ONE在设计上是存在问题,是不完美的。
理想在大约3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纠错。
李想在现场表态:在毛利、质量和安全之间产生冲突时,我们肯定放弃毛利,永远这么选择。
接下来,对理想来说更大的挑战,接下来是理想要在在燃油车的世界里,在特斯拉的围剿中,在新造车的竞争里,进行第二款车的开发。
理想必须从零开始设计一辆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的智能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