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特斯拉上市整整10年。
6月30日,特斯拉股价上涨至1079美元,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
就在20天前,特斯拉的股价突破1000美元,市值达到1900亿美元,正式超越丰田汽车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市值的车企。
彼时,特斯拉的销量无论是2019年全年还是2020年第一季度,都不到丰田汽车销量的4%。
我们通过梳理特斯拉十年的股价及年报,试图发掘这十年特斯拉值得借鉴和引起注意的方面。
01股价与市值
当埃隆·马斯克把自己从出售PayPal中赚的1.8亿美元悉数投入特斯拉和SpaceX,个人财务状况每况愈下时,他决定向公开市场筹集资金来发展这家可以实现他梦想的企业。
2010年6月29日,特斯拉在美国纳斯达克证交所上市。
当日发行价为每股17美元,收于23.89美元,涨幅约40%,共筹资2.26亿美元。
特斯拉是继1956年福特汽车上市以后,美国唯一一家上市的汽车公司。
特斯拉对于美国汽车股的象征意义似乎是“非凡”的,但华尔街是“务实”的,他们对特斯拉真实的看法,不久就在股价上显示出来,特斯拉上市之后第4个交易日暴跌16.1%;上市满180天,禁售股可以自由卖出当日,股价暴跌15.1%。
特斯拉一开始并不是一只“妖股”,如果是,也只能算个规矩的“小妖”。
其股价可大致分为六个时期,三个波动期和三个爬升期。
第一个波动时期,是从2010年上市到2013年Q1。
可以看到,上市三年,特斯拉的股价变动幅度并不大,维持在20-30美元之间。
直到2013年Q2、Q3,特斯拉进入第一个爬升期。
股价迅速爬升至200美元,主要原因是Model S量产进入稳定交付的时期,且交付量远超市场预期。
但随后,2013年9-11月,特斯拉ModelS连续发生了3起起火事件,其股价腰折至100美元,并进入第二个波动期,直到2016年Q2结束,这一时期的股价基本维持在200-300美元之间。
2013年12月,起火事件调查结果表示未发现任何与制造商有关的故障问题,且美国监管机构为特斯拉的安全做了背书,重申了Model S 已经通过了 2014 年安全评级,缓解了起火的影响,股价有所回升。
并且受2014年特斯拉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与松下投资在内华达州建电池厂,2015年Q4 ModelS、Model X交付量创新高等影响,小幅推高股价,最高攀升至270美元左右。
但201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开始走低、燃油车优势凸显,2016年6月收购SolarCity,且2016年Q1、Q2出货量低于15年Q4等,将股价拉回至180美元左右。
从2016年Q3至2017年Q2,特斯拉股价开始进入第二个爬升期。
主要的推动力在于特斯拉2016年Q3、2017年Q1交付量、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且特斯拉表示Model 3的生产线也已铺设完成,超级电池工厂在16年Q4将投产。
以及2017年Q3时,Model 3的订单已经超过45万辆,如果2017年下半年量产并能实现全部交付的话,特斯拉的交付量和收入必将再次被刷新,这些利好将特斯拉的股票一路拉升到350美元左右。
但接下来因为Model 3的“产能地狱”,其交付时间一再跳票,使得其股价开启了震荡下行的第三段波动期。
在此期间,特斯拉受高管离职潮,裁员,马斯克宣称“私有化特斯拉事件”及其公开吸食大麻、中美贸易战等事件的影响,且Model 3交付数据一直不如预期,特斯拉的股价又跌回至180美元。
直到2019年Q2开始,Model 3产能爬坡成功,交付量开始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厂2019年年底建成并投产,中国版特斯拉降价,特斯拉在2019年Q3、Q4以及2020年Q1连续三季度实现盈利,一路将其股价推至1000美元。
特斯拉经历了第三个爬升期。
这次爬升期在2020年2月到3月有一个断崖下跌,主要是因为1月特斯拉在中国的交付数据低于预期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的影响,各大汽车生产商均面临停工停产以及需求下降的问题,而且整个股市都受到重创。
但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有序推进、2020年一季度保持盈利以及Model Y即将交付、马斯克宣布纯电动卡车Semi即将量产、Space X成功发射的助推以及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追逐良币、马太效应凸显的影响,使得特斯拉的“妖性”越来越明显。
而这也是特斯拉自上市以来经历的最长、最陡的一个爬升期。
从数据的周期性来看,特斯拉三年一个波动期,后呈现一个半年左右的爬升期,但是最近一个波动期缩短为2年,爬升期拉长为一年。
经历了1000美元后,目前特斯拉的股价或正在进入第四个波动期。
市场的主要关注点将集中在Model 3、Model Y的交付情况,Semi的量产情况以及全球疫情发展及消费需求变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股价“妖”性越大,即争议越大。
在特斯拉涨至1000美元的前一天,特斯拉的拥趸、传奇投资人罗恩·巴伦(Ron Baron)在接受采访时称,他认为特斯拉是在做对地球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持有的特斯拉股票大肆看涨,并希望获得更多资金来购买特斯拉股票,他认为特斯拉可能在5年内就涨到3000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内还有10倍增长空间。
这一论断也被当做特斯拉飙升至1000美元的助力之一。
而在特斯拉涨至1000美元之后,全球最大空头对冲基金Kynikos Associates的创始人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仍在做空特斯拉。
过去的十几年来,包括 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在内做空特斯拉的机构和个人们坚信,特斯拉的整个企业架构是有问题的。他们认为,特斯拉所在的整个汽车企业,是一个重资产低毛利的行业。
而在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看来,就算特斯拉市值的暴涨,也只是因为投资者们看好埃隆 · 马斯克,而不是他背后的特斯拉。而这就代表了特斯拉本身的市值 “ 没有任何价值 ”。
02产品与毛利率
早在2006年,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秘密宏图(你知我知)》就公布了特斯拉的产品路线:
第一步,打造一款产量很小的车型,该车型价格肯定是昂贵的;
第二步,用赚到的钱,开发一款产量适中的、价格相对低一些的车型;
第三步,再用赚到的钱,创造一款量产的、价格亲民的车型;
第四步,提供太阳能电力。
依据这一产品路线,特斯拉确立了两个主营业务板块,一个是汽车业务,一个是储能业务。
2016年之前还有一项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开发服务的业务,主要是为丰田和奔驰提供电池系统。
这一业务主要是与丰田和奔驰的两笔融资有关。
2009年特斯拉分别与丰田和奔驰谈了5000万美元的融资,同时涉及双方之间的产品和技术合作,主要是为两家车企提供电池系统。
而随着2014年,奔驰出清特斯拉股票,2016年,丰田出清特斯拉股票,相应的也终止了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合作。
2016年6月,特斯拉作价约28亿美元收购了SolarCity,拼齐了其主营业务版图。
SolarCity成立于2006年,是马斯克与其表兄一起创办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家用太阳能板制造商。
这是马斯克布局“追求可持续能源公司”的重要一步。但该业务的发展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认为SolarCity的债务会进一步拖累特斯拉的财务状况。
根据产品规划路线,特斯拉成立至今共发布了7款车型,其中5款为乘用车。
目前主要销售的车型为Model S、Model X、Model3。这三款车的销量、交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特斯拉在过去十年的财务轨迹和股价轨迹。
注:图中2019年开始Model S与 ModelX销量合并显示
当特斯拉宣布要量产Model S的时候,华尔街对此表示严重的怀疑。
从2003年到2012年,特斯拉总共只交付过2000多台的Roadster整车,当时特斯拉只有弗里蒙特一个工厂,产线、生产工艺、供应链等对于一个总共只生产过2000多台的工厂来说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直到2012年6月Model S交付后,媒体和分析师开启“真香”定律。
2015 年开始,Model S 美国销量第一次超越了奔驰 S 级。
2015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开始交付第二款量产车型——纯电动SUV Model X。
2016 年开始 Model X 美国销量也超越了奔驰 GLS 级。
进入产能稳定期后,两款车型的销量基本保持在一季度2万台左右。
真正让特斯拉飞起的,则是2016年4月推出的旗下最便宜的入门轿车——Model 3。这款车在美国起售价仅需3.5万美元,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其预定量一度达到50万辆之多。
在2017年-2018年经历了Model3的产能地狱后, 2019年特斯拉全年交付超过36万辆汽车,其中超过23万辆是Model 3。
2020年3月11日,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第100万辆电动车下线。从2008年交付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到第100万辆电动车下线,特斯拉花了12年。
随着三款车型销量的增加,特斯拉收入和成本逐渐在增加,且整体业务毛利率一直为正。
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要高于整体业务的毛利率。
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最高是在2016年。主要是Model X 正式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与Model S销量增加,收入增加。
而2012年是特斯拉毛利率的谷底。主要是由于Model S交付早期效率低下,且Roadster的销量减少,收入减少。
在2013年、2014年Model S交付量增加后,且特斯拉在持续降低成本,包括提高制造和供应链效率、改善设计等,从而使毛利率回升。
2015年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量产Model X初期有一部分新的成本产生。
2017年、2018年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第三季度交付Model 3,产能爬坡期,前期各项运营成本较高,但产量又较低,导致毛利率下降,并且Model 3的销量占比又比较大。但Model S和Model X的材料和制造成本有所下降,且销售Autopilot 2.0的收入的增加其实有减缓一部分毛利率下降趋势。
2019年毛利率下降则主要是由于Model 3的生产走向稳定,本身生产成本较低,整体售价较低,且销量大而造成的。
想要获得较高的毛利率,一是掌握定价权,二是持续的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自2018年以来频繁降低单车售价,牺牲毛利率来换取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以及股价的利好。
这也说明特斯拉其实是存在“需求”焦虑的。
图片来自网络
03净利润与费用
尽管特斯拉的毛利一直为正,但是截至2019年其年度净利润仍未负。主要原因是运营费用和利息费用较高。
特斯拉的运营费用主要包括研发费用,销售、行政费用以及重组费用。
研发费用和销售、行政费用随着销售量连年递增。可以理解成,公司把卖车的毛利润又都投向研发和销售方面,并且还不足以支付这些费用。
2017年,由于Model 3量产投入大量的研发和销售费用,但因为产能不足,导致销量和营收都不理想,并且为提升Model 3的产能以及内华达州电池厂提升配套电池产能,2017年也是特斯拉融资最多的一年,导致自2017年到2019年其利息费用逐年递增。
其实在2019年的时候,研发和运营费用同比2018年已减少,特斯拉的运营亏损已近持平,但是由于利息费用较高,导致2019年全年仍亏损7.75亿美元。
而2020年5月,特斯拉公布一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600万美元。这是特斯拉历史上第一次在常规季度性疲软的第一季度实现了正的净利润。
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当时外媒表示,特斯拉第一季度意外盈利,得益于监管税收抵免额的出售,市场对Model 3需求旺盛等原因。
并且如上图所示,特斯拉从2018年便开启了内部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中包括裁员、终止了一些不能够商业化的开发项目以及对储能部门也进行了重组等。重组的效用正在显现。
2020年量产的Model Y以及准备量产的Semi可能会再次推高特斯拉的研发和销售费用,好处是Model Y 和Semi的销售价格较高。
但特斯拉2020年年度净利润能否转正,主要还是看Model Y、Model 3今年的销量状况。
04 研发与技术
根据美国会计准则(GAAP),企业研发费用全部都做费用化处理,而不像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IFRS)中,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做资本化处理。
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好处就是既可以增加一笔无形资产,又可以减少前期的费用,让财务数据变好看。
特斯拉10年在研发上是结结实实的花了约70亿美元。
2018年之前,特斯拉的研发费用均占总收入的10%以上,而2018年、2019年占比下降,主要是因为收入翻倍。
特斯拉的研发内容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技术(Autopilot、FSD)、三电技术、自动化设备、软件(电控系统及信息娱乐)等方面。
从2014年开始,研发费用的投入增速变快。主要是在Model X量产车型研发,以及双电机动力系统的初始版的研发投入。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特斯拉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在10月宣布为所有的Model S 车型配备自动驾驶Autopilot硬件,以便逐步引入自动驾驶技术。
Autopilot的主要功能是“车辆能够根据其他车辆与行人在行驶车道内自动辅助实施转向、加速和制动”。
但当时Autopilot功能是需要另外付费开通的项目。
2016年10月,特斯拉开始为所有车型配备完全自动驾驶(FSD)所需的硬件,包括提供360度摄像头、用于探测物体的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前置雷达和新型车载计算机。
FSD的主要功能包括辅助变道、自动泊车、高速导航辅助驾驶(NOA)等。同样FSD也是付费项目。
2019年4月之后,Autopilot成为所有车型的标配,但FSD功能仍需另付费开通。
2019年11月,特斯拉将FSD套件价格由6000美元上调至7000美元。
2020年5月中旬,特斯拉宣布FSD套件于7月1日起涨价1000美元。
一年内涨了两次价。
一面是频繁下调车价,一面是调高自动驾驶套件的价格,正如上述毛利率中提到的,销售自动驾驶套件正在对冲掉一部分车价下降引起的毛利率下降。
特斯拉或正欲使用自动驾驶技术甚至之后其他的一些“付费技术产品服务”来拉高营收和整体毛利率。
另外,2020年4月,特斯拉AI部门发布了一组关于自动驾驶的数据:Autopilot启用状态下行驶里程突破30亿英里,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启用状态行驶里程突破10亿英里。
特斯拉的用户们也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场景数据在帮助其优化自动驾驶技术。
05投资与产能
特斯拉的现金净流量显示出它仍然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
特斯拉的销量呈现上升趋势,经营活动中产生大量现金回笼,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公司仍在进行大量投资活动。而仅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无法满足所需投资,所以仍需要进行融资活动进行现金补充。
特斯拉的投资活动主要集中在不动产和设备上。目前特斯拉有五大工厂,其中三个为整车组装厂。
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工厂曾是通用汽车和丰田两家汽车制造商巨头之间的合资企业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UMMI)。特斯拉2010年花了6500万美元收购了该工厂并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2012年6月,特斯拉制造的第一台ModelS 于该工厂下线。
上海工厂于去年底开始生产Model 3,并且于今年1月初实现了首批交货。
德国柏林工厂目前正在建设中。该工厂一旦完成,它将为欧洲市场生产Model 3和Model Y。
另外两个为电池工厂。
内华达州的斯帕克斯(Sparks)工厂,为特斯拉Model 3生产电池组和电机。
纽约水牛城工厂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
近期,特斯拉也还在紧锣密鼓地“看地”。
2020年5月,媒体报道称,特斯拉正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郊和泰勒物流园附近寻找土地,计划用来生产Cybertruck和Model Y。
特斯拉也正计划在英国建设工厂。
另外为了使工厂向高度自动化生产迈进,特斯拉收购了多家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
2016年,收购了德国自动化专业公司Grohmann Engineering。
2017年分别收购了制造自动化设备的公司――Perbix和Compass Automation。
2017年,特斯拉为Model 3量产采购不动产和生产设备以及内华达州电池工厂提升配套电池产能而导致资本开支大幅增加,相比较2016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增加近30亿美元。
但巨大的投入并没有马上发挥效用,2017年Q3,Model 3的订单已经达到近50万,但却陷入了“产能地狱”。
Model 3在2017年中旬开始量产,2017年第四季度Model 3只生产了222辆,2018年的产能提升也不如预期,马斯克甚至睡在工厂里,监督产能爬坡,并表示“Model3产量是特斯拉优先级别最高的事项。”
Model 3的交付日期不断跳票,特斯拉的股价不断跳水。
特斯拉也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当时在有能力实现Model3的产量目标前,特斯拉距离破产不到十周的时间。
整个 2017 和 2018 年,马斯克都在为了这款最便宜特斯拉夜不能寐,采访中的眼泪、节目中的大麻、工厂里的沙发、发推特称要“私有化特斯拉”后被SEC起诉,也都来自这个时期。
当时主要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电池模块产能瓶颈,以及自动化程度应用过快。
马斯克后来反思说:“在早期,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将大量的自动化过快地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因此,在感受到应用全自动化对某些部分的装配带来的挑战后——如电池模块生产线、部分原料周转系统,以及总装的两个步骤——我们改善了生产流程,以一定程度的半自动化以及人工装配取代部分全自动化。”
最终马斯克不得不降低自动化程度,引入人工装配,以及搭建“帐篷车间”才度过了艰难的生产危机。
相比较2017年投建Model 3产线和电池厂的艰难,2019年在上海超级工厂的投建可以说是轻松。
2019年上海工厂投建时期,特斯拉在不动产和设备上的投资净现金流约为13亿美元。
上海工厂今年1月份已经开始交付中国版Model 3,6月份预计产能达到每周4000辆左右。
上海工厂一切的“水到渠成”给马斯克带来的应该尽是欢愉,甚至在上海工厂首次交付Model 3的现场“尬舞”,脸上写满了“值”。
不过,糟心的事情总不会停。
2020年6月9日,马斯克在一封邮件中表示,在提升ModelY产能方面,特斯拉遇到了一些问题。从现在开始他每周都会亲临生产线,以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
他可能又要睡工厂了。
而正如他自己所说,尽可能迅速地扩大产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关键。
06启示与警示
特斯拉上市10年的历程中,一些值得借鉴的点包括:
1、爆款产品致胜。Model S、Model X和Model 3,任何一款产品的失败,都可能导致特斯拉的溃败,但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并带来特斯拉的股价攀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2、坚定不移地保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进行自动驾驶系统、芯片、汽车操作系统、整车电子电气、动力电池的研发,形成极强的核心技能能力。
3、坚持“第一性原理”,从不墨守成规,勇于突破传统产业一些“圭臬”的束缚。
特斯拉的教训是:
1、节奏控制。2017年的巨额Capex投入和制造创新过于激进,差一点拖死特斯拉。马斯克可以犯错,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能犯错,传统车企的数字化转型犯错的空间也已经非常小了。
2、高估自己的能力。马斯克在多个公司同时发力,特斯拉同时在很多领域进行创新和投入,这在美国这种讲究差异化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可行的,在中国这种疯狂同质化竞争的环境,是不可行的。
期待中国本土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尽快成长起来。
作者微信:13646207353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