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电动星球News
作者:蟹老板

直到采访结束,我也没有见到「邪恶的西瓜」的真容。
但这不是问题,作为一名硬核玩家、一名将 Scan My Tesla 全面引入中国的开发者、一名智能汽车的布道人,「邪恶的西瓜」几乎纯粹依靠网络,就已经为国内的特斯拉社群第一次注入了硬核元素。
我们前后与他深谈过两次。他的产品,他眼中的个人开发者生态、他怎么看比亚迪硬件开放平台、几何+开放平台,以及对车载 OS 的预测等等。
以下 ,Enjoy!
一、推广与布道
「邪恶的西瓜」在 3 月份建了一个群,名字叫做「冬瓜特科技」。从 3 月初开始到现在,群里已经有大两百人了。
在群公告里,他写到:「冬瓜特科技——特斯拉特别屌的黑科技——全球后援会,欢迎车主、潜在车主以及少量能答疑解惑的专业人士;欢迎探讨特斯拉特别屌的黑科技以及特斯拉电子周边。」
很多人愿意进来,则是因为他带的「货」——Scan My Tesla & TesLAX 套件。
这款产品,在「西瓜」看来类似于燃油车的 OBD 产品、不过读取的是车辆内部周期数据,另外 App 也做了一定的封装。
通过它,特斯拉车主能了解到电池衰减、电池一致性、电机功率扭矩分配、前后电机极限功率、直线加速赛精准计时器、详细能耗情况、跑赛道的数据分析比如各种温度包括制动卡钳、自定义 TRIP 数据等等等…总而言之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特斯拉。

整体套件,包括两个软件,一个Android 的 Scan My Tesla 、一个iOS 的 tesLAX,都是通过蓝牙传输总线数据并利用封装好的车辆数据库进行信号显示和记录。
除了 App 之外,还有两个硬件:转接线缆、OBDⅡ 蓝牙适配器。根据特斯拉车型的不同,硬件标准也有所不同。
西瓜说,由于工作原因,他在 18 年初就接触到 Scan My Tesla ,随后跟开发者取得了直接联系。在他看来, Scan My Tesla 其实处于「介于 B 端、C 端之间的一个状态。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
目前他干的事情,更像是在特斯拉群体中推广这样的极客工具,怎么用、市场推广等等。
对于开发者,他是一个代理,一个站在前面推广的的人;对于车主,他是一个推广者、一个系统方案提供方、一个「赚取一点零花钱。」的布道者。
「冬瓜特科技」的推出,毫无疑问让「邪恶的西瓜」火了一把。以至于作为特斯拉车主,如果不知道 Scan My Tesla ,没听过「邪恶的西瓜」,大体上就不会是硬核玩家。
目前的「冬瓜特科技-全球后援群」已经成为了国内最懂 Tesla 的一群人的集合,聊的话题,从特斯拉最高功率测试、到超充时特斯拉电池的极限温度能去多少、为了平衡电池温度前后电机如何通过堵转等等….
二、开发者能做的还很有限
跟「西瓜」聊天,会很慢。他总会等一等、想一想再跟你说。
譬如我们聊的「站长时代」。
这个词,在「西瓜」看来就已经很久远了,很多人未必清楚。我一琢磨,发现的确如此。只能说是互联网早期硬核玩家的天堂,丁磊、张朝阳、马化腾都是从站长时代走出来的。
「西瓜」很冷静地说,智能电动汽车目前的开发者生态,跟互联网「站长时代」相比是有一点点像,但完全比不少,阶段还要早不少,甚至说只是在萌芽期。
计时赛with Scan My Tesla
譬如,Scan My Tesla 这样的 OBD 产品,全球可能不会超过 5000 个用户。针对特斯拉汽车的第三方开发者产品,第三方 App 或者 OBD 类产品,全球也不会超过 50 个。
至于开发者群体,「西瓜」认为还处于一个很分散的状态,并没有形成社群——大家都是自己在玩,譬如根据 Scan My Tesla 做二次开发——HUD 抬头显示这一类,并没有真正的产品化。(话说西瓜现在也在开发这个产品,感兴趣的可以移步关注他的公号Scan My Tesla系列文章(三):Model S、Model X和Model 3安装指南)
全球、中国的开发者规模到底有多大?「西瓜」想了想说,全球做这类开放的,包括第三方 App、OBD 产品类的,保守估计不会超过 50 个。中国做第三方 App 的,可能也就只有五个团队在做。美国会多一点,基本每个国家都会有好几个。
「对于开发者,现在能做的还是比较有限,加上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所以没多少够跑起来。」
三、五年后会有底层 OS ?
「西瓜」认为国内开发者社群规模很小,但国内这两年却出现了车企打造开放平台的热潮。
譬如比亚迪的硬件开放平台 Dlink,在 18 年就宣称开放了 341 个传感器和 66 项控制权。

又譬如几何+,前阵子高调宣布要「通过技术开放、开源,将成为技术的开放共享平台、出行科技领域的超级接口,孵化、催生超级应用。」
你怎么看?我问。「西瓜」回答说这还是在一家车企内部做事情,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API 标准等等。「开发者也不傻,这样的市场非常有限,在电动汽车上问题就更加凸显了。」
但比亚迪电车规模并不小?「西瓜」想了想,给出了自己并不敢兴趣的回答。
在西瓜看来,现在的智能汽车开发,商业模式依然非常不清晰,而开发者也要吃饭。
加上没有统一的规范,并不能大规模复用——针对一家车企开发的产品,换成另外一家就要重来,智能车的保有量也并不多,这都让智能汽车的开发者生态依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即使 Dlink 开放了很多传感器,但能拿到的 API 接口依然是非常有限的,可复制性不强。」
「要有一家 OS,统一标准,统一端口,大家才会来用,才会有真正的生态」
但智能汽车会有统一的底层 OS ?我特别想知道答案。而「西瓜」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他认为五年内,智能汽车领域一定会出现统一的底层 OS。譬如谷歌的 Android Automotive OS(去年 5 月上线的)。在他看来,特斯拉当下的系统会是 IOS,但一定会另一家开源的 OS 平台出现。封装好的 API 接口会越来越多。
真的会这样?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