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暗影之下,正酝酿着惊天的变化。
智能电动车,作为一种新物种,由于疫情的原因,正在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步伐。
百年汽车产业的新旧更替正加速到来。同时,这将是一个充满阵痛的过程。
一
疫情,让智能电动车的攻势变得疯狂,让智能电动车彼此之间的竞争变得疯狂。
2020年4月30日,理想汽车在汽车春季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该公司4月份的销量为2600辆,与3月的销量相比,环比增幅超过将近80%。
2020年5月6日,蔚来汽车发布4月份销量,总共交付新车达到了3155辆,环比增长了105.8%,令人感到疯狂。
在疫情强大的压力之下,智能电动车制造商们已无退路,只能背水一战。
在整个四月份,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就没有消停过,先后在雪球、汽车之家、抖音等三个平台赤膊上阵直播带货,并在4月的最后一天,还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何小鹏,则光荣地替代了李斌,成为了马斯克在中国真正意义上正面对抗的敌人。
4月27日,该公司以一场成功的上市发布会,推出了小鹏P7,将与特斯拉Model 3展开针尖对麦芒般的攻势。
特斯拉快速还以颜色。
4月30日,直接宣布将会基础续航升级版的官方指导价降到30万元以内。
5月1日,该公司的官降正式揭晓,从29.9.05万元下降到27.155万元,业界为之震惊。
这个售价,已经低于BBA的B级轿车的指导价了。
何小鹏认为,特斯拉如此激进的定价策略,除了30万元的补贴限制之外,在拉动销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是奔着小鹏P7去的。
从5月1日开始,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之间的智能电动车“品类内战”正式爆发。
当李斌被《中国企业家》问道,如何看待特斯拉把价格降到30万元以下时回答到:“这是有点残忍,但这也是乐趣。”
李想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则非常务实,他直接甩给了车评君两张截图,显示一枚可爱的用户在试驾了理想ONE之后,退订了特斯拉长续航版,下订了一款灰色金属漆的理想ONE。
这个名为“一箱大胖猫”的用户,在李想的微博下面留言,说他在试驾了理想ONE之后,退订了特斯拉长续航版的订单,并下了理想ONE的订单。
作为正面对抗特斯拉Model 3的部队,小鹏汽车直接将广告打到特斯拉线下零售店门口,开打正面遭遇战。
同时,开始在分众上进行广告轰炸。据称,小鹏P7的订单喜人,
小鹏汽车相关人员透露,那些放弃特斯拉Model 3而选择P7的用户,是典型的理性型用户。
相对而言,小鹏P7在续航、空间、性能、NVH、数字座舱、应用生态、语音助手、车内音响等领域领先特斯拉Model 3。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理解,当市面上只有特斯拉能做出智能电动车产品时,且拥有庞大的充电网络时,这看起来是特斯拉与其他汽车产品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智能电动车与传统汽车产品之间的竞争,无非是特斯拉被视为智能电动车的代表。
当理想汽车、蔚来和小鹏的产品上市之后,汽车市场出现了两场竞争:
1.智能电动车之间的品类内部战争。
这将使特斯拉丧失了智能电动车品类代表的宝贵地位。尽管特斯拉在EE、汽车OS和自动驾驶领域有着雄厚的技术储备,但这些技术在短期之内,不能让汽车产品属性带来质变,就意味着其对理想、蔚来和小鹏的优势就不再明显。
甚至于因为产品代际方面的原因,使得特斯拉的车型在很多方面的对比中,处于被“吊打”的状态。
当智能电动车品类中开始有了不同的选择之后,特斯拉Model3那种一款轿车吃掉SUV市场用户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冲动性、尝鲜性消费开始走向理性消费。
在品类的内部,开始有了细分市场之间的竞争。
2.智能电动车之间的激烈战争,让传统燃油车更加尴尬。
由于要与特斯拉开打“品类内部战争”,使得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们不得不在各项指标上追求极致。
这也是为何小鹏P7的续航做到了706km,百公里加速达到了4.3s。
这款车型在与特斯拉Model S、保时捷Panamera和宝马M4进行的0-100加速、百公里时速刹停、绕桩、麋鹿测试、福冈赛道圈速和NVH隔音六个项目的对比中,获得5个项目的第一。
设想一下,一款30万元的智能电动车,在性能上可以把一款售价在100万元的传统燃油车打爆,这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降维打击”吗?
更可怕的是,在这个市场上,此前能够做出如此“逆天”产品的,只有埃隆-马斯克,现在出了好几家,彼此之间还在激烈的竞争。
这是对传统燃油车巨大的伤害。
激烈的市场竞争,另外一个好处是,迅速让那些没有竞争力的“造车新势力”退出市场竞争力。
这将会大幅度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提升整个智能电动车产业的用户口碑。
二
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燃油车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一方面,将会使燃油车产业整体上变弱,对智能电动车进攻的抵抗力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传统车企的头部企业加快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4月28日,在一季度的财报发布会上,福特汽车公司透露,该公司一季度亏损20亿美元,二季度预计将亏损50亿美元。
与此同时,该公司宣布将原先公布的2021年推出RoboTaxi的计划延迟到2022年;此外,其旗下子品牌林肯基于新造车企业Rivian平台打造电动车的计划也被终止了。
对于北美和欧洲的车企而言,高管降薪,停发一部分工资,甚至于要求一部分员工为了避免裁员自动申请无薪休假的事层出不穷。
5月4日,路透社曝料,日产汽车将进行战略大收缩,将会退出除了日本、中国和美国之外的所有其他市场,包括欧洲,这意味着将关闭大量的工厂。
5月6日,据汽车之家的消息,欧洲汽车巨头FCA已经立下“军令状”要在2021年初完成与PSA的合并。
事实上,这两家车企如果不能尽快完成整合,先不说智能电动化的转型,能否在这次残酷的汽车市场大幅的衰退中存活下来,都是个巨大的问题。
2020年3月,西欧市场轻型车销量降幅超过50%,美国的降幅超过40%,中国的也超过50%。2020年4月,西欧和北美的市场情况还将会继续恶化,好在中国汽车市场有所好转。
尤为不幸的是,美国车企原先期待的5月4日复工,已经成为泡影,下一个复工的时间节点定在什么时候,还存在巨大的争议。
穆迪认为,2020年,全球车市的降幅将会达到15%,麦肯锡更悲观,认为降幅将达到30%。
市场的大幅下滑,对整个传统燃油车世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在如此艰难的时刻,对于绝大多数的传统车企而言,第一优先级是先活下来。
大幅度削减成本是第一时间要做的。
研发费用被削减,市场营销费用被削减,裁减业务和人员也是必须的,压缩采购成本和拖延账期都会是标配。
难以在产品技术上有更多的研发投入,将会不断地损害燃油车的竞争力。因为市场营销的资金的大幅削减,将使得燃油车在市场上的整体声量不断降低。
价格战一定会爆发,这会让整车制造商的利润遭受重创,上下游也将会跟着受损。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打击车企之外,将会让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遭受更大的打击。
这将会让传统燃油车的体系竞争力大幅度下滑,在产品、质量、品牌、服务和多个环节陷入恶性循环,并持续下滑。
有更多的燃油车企业,将会丧失市场竞争力,这部分让出的市场份额,一方面会被其他强势传统车企抢走,智能电动车也将会从中受益。
经营状况的恶化,同时会使得大多数的传统燃油车企业,无力向智能电动车市场投注更多的资源。
疫情的到来,让绝大多数传统车企,不得不面对现实,砍掉在电动车平台、自动驾驶、数字化等方面的研发预算,转而投向一些开放平台,如比亚迪e平台、大众的MEB平台……
这样选择的结果是,在短期之内,资源就会向头部聚拢,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市场的整合,形成新的格局。
对于智能电动车产业而言,快速淘汰掉弱势企业,有助于在市场层面上展开更高水平的竞争:即更好的技术、更好的产品、更好的销售和服务,也将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这也将会加速传统车企的智能电动化转型。
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使得政府倾向于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智能电动车作为这个时代最新技术的集大成产品,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无论是在充电桩被列入“新基建”项目,还是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振兴,都将会让智能电动车产业获益。
三
智能电动化加速替代燃油车,还有更多的迹象和它内在的逻辑。
2020年4月27日,小鹏P7的上市发布会的背后,有着更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内涵。
该款车在发布会的当天,百度指数竟然达到了1.4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传统车企举行的燃油车的新车发布会,效果差到于连车型名称都不能被百度指数所收录。
相同的新车发布会,燃油车的发布会基本上被吐槽为一场音乐会加一个车型价格发布。通常情况下,主角不是汽车产品,也不是车企高管,而是艺人们。尽管艺人们和流量明星们蹦蹦跳跳,但台下的观众依然昏昏欲睡。
一场智能电动车发布会,无论是小鹏、理想还是蔚来的,内容几乎全部是关于产品、技术、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的介绍,全程无尿点。
传统燃油车,从产品自身已不能激发用户的兴趣;但是,智能电动车,却能用产品功能引发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想说,智能电动车,虽然是一个小品类,但这是一个“新物种”。这个新物种,有着旧事物所没有的基因和生命力,在不断地成长,以及不断地解决用户的需求。
智能电动车与燃油车的竞争,从产品角度看,是一种事实上的“降维打击”。
这样的差别,会体现在这两个品类竞争的体系和生态上。
在吸引人才上,全球最顶尖的人才,都开始向智能电动化产业链流动。因为智能电动车,是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能够改变世界,无疑代表着未来。
燃油车产业,则面临着顶尖人才的流失、难以吸引到科技人才、团队士气低落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传统燃油车部分持续的收入下滑和科技部门不得不高薪招募英才的事实矛盾,在撕裂着组织,冲击着既有的薪酬体系。
在工作方法论上,差距的鸿沟也在扩大。
传统燃油车,在既有的平台架构上修修补补,不断地往车上叠加功能,但总是强调有,但并不强调是否有用,是否好用?
一辆车上,如果很多功能用户最终都不用,那么这些功能的存在,本质上是用户为不该掏的钱埋单,这种浪费,可以被视为产品经理在“谋杀用户的钱包”。
智能电动车,在产品方法论上,代表着产品实践的前沿理念:疯狂地关注用户定位、用户需求、用户的使用场景,用创新技术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在营销上,效率的鸿沟正在变得令人难以置信。
智能电动车的发布会,本身就在制造内容,享有大量眼球的主动追随,人们茶余饭后将会展开激烈地争论,意见领袖们担心如不能及时跟进进展将会丧失社交圈的领导权。
传统燃油车的发布会,人们甚至于懒得吐槽。
在一个固定位广告上,相同的价格,传统燃油车吸引用户点击能力和转化成线索的能力,与智能电动车已经差了1-2个数量级。
同样是1亿元的营销费用,智能电动车带来的销量会是传统燃油车的10倍到100倍。这样的差距,使得这场战已经没法打了。
在供应链端,情况也在发生逆转。
除了特斯拉概念股之外,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在一些强势供应商那里,已经能够享受“超国民待遇”——即可以拿到远远低于传统燃油车的供应价格。
对于绝大多数的强势供应商而言,他们不愿意因为押错一个战略潜力股而错失未来。
这样的惨痛案例太多了:英特尔错过iPhone而错过整个移动芯片时代,比亚迪电池因为锁定了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巨头而让时代新能源异军突起。
这些,都是智能电动化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底层逻辑。
最关键的是,这些底层因素已经形成了势能。
四
趋势会自我实现,带来的冲击也是残酷的。
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意识到了这个势头之后,将不得不加速向趋势奔跑,从而促进趋势成为现实。
比如,当造车新势力意识到智能电动化在加速,格局重构在加速时,只能加大力度舍命狂奔,因为一旦被确定是牌桌上的重要玩家之后,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和利益是难以想象的,被甩下之后将一无所有。
竞争的加剧,反过来促进智能电动化的快速落地。
相同的逻辑同样适用于传统车企。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力冲击之下,智能电动化的加速,对于所有的车企而言,无疑是残酷的。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不得不双线开战。
一方面,需要在燃油车市场上消灭竞争对手,这是要解决生存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不得不在预算减少的情况,加大智能电动化的投入力度。如果不这么做,就意味着在一两年之内,就会发现,那些原来看起来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的造车新势力们,已经成长为令人生畏的竞争对手,一如当初在“产能地狱”阶段的特斯拉。
这就是为何,PSA和FCA在这个阶段需要星夜兼程,快速完成合并。
合并的好处是消灭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减少重复研发投入,扩大规模还可降低研发均摊和降低采购成本。
在接下来,我们将可以看见更多的兼并重组。
很奇怪,宝马和奔驰居然还在激烈地竞争,并互相伤害。然后,眼睁睁地看着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们,在不断地攻城略地。
不得不说,这一届投资人不行,都到这个份上了,竟然还没有采取果决的行动。
当然了,会有更多的传统车企将倒下。不要指望政府会救援,除非你是“巨无霸”,具有系统性重要性。
在中国,倒下的传统车企会特别多。比如,已经有一家车企的董事长已被列入限制消费清单了。
巨象的倒下,并不浪漫,相反是异常残酷的。这里会涉及到无数家庭的收入问题,他们的房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疗费。
这些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兜底。
对于供应商而言,一定要看好了。
现在不比中国车市“井喷”的马哥年代了,需要严格评审客户,需要严格管理好账期,以免被“拖黄了”。
然而,被“拖黄”的供应商数量将会不断地增加。因为,在美好的年代,很多供应商恐怕并没有练就核心竞争力,在现实中也不具备选择客户的可能性。
很多供应商,在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妥当”的情况下,就进入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严酷的市场环境。
更多的情况是,在订单节节下滑时,哪怕客户递来的合同是一勺“砒霜”,也会硬着头皮喝下去。
这就是“饮鸩止渴”的真实写照。
更具挑战的是,传统车企哪怕有钱,也未必能够完成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是基因的重塑、文化的重塑和组织的重塑,基本上相当于将自己摧毁一遍,再重新生长出来。
我们相信未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将会非常庞大,并能够吸纳大量的就业,但现在这一波传统车企的高管,如果不更新知识结构和观念的话,绝大多数恐怕难以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同样是非常残酷的。
在2020年,如果不能杀进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相当于失去了竞争力。
哪怕是在前三名的造车新势力,依然需要舍命狂奔,因为参与这个行当的竞争,没有规模就没有生存权。
在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造车新势力、特斯拉们发动铺天盖地的市场攻势,包括:
1、在地面上持续增加门店的覆盖,包括售后服务网点、充电基础设施的覆盖。这是地面攻势。
2、在空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品牌营销攻势。李想、李斌与何小鹏们,都将会努力地进军“直播带货”事业。
3、不断地提升数字化和自动驾驶能力,并持续进行OTA。这是智能电动车能够吊打燃油车的地方。
到2020年12月,那些月销量没有超过3000辆的造车新势力,等同于退出竞争的“第一梯队”。
希望在年底时,这个梯队中还有3家造车新势力。
尾声
百年汽车产业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巨颠覆性的产业变革,同样是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加速了这个产业的转型。
这样的加速,一方面会让很多企业承受不住强大的撕扯而倒下,让个人、家庭承受阵痛;另一方面,让智能电动化时代,以更快的速度向我们走来。
对于汽车人而言,这是一个充满痛苦而又饱含希望的时刻。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更多的人,倒在了阳光到来之前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