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让全球汽车业“寰球同此凉热”,关厂、裁员、降薪此起彼伏。传统车企步入“中年危机”;造车新势力直面生死之年。
特斯拉却逆势狂奔,2020年一季度全球销8.8万辆!2月份登上国内电动车销量榜首。全球汽车大佬倍感压力。
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失守。有人担忧,特斯拉国产和合资品牌入场,将拉平中国品牌的先发优势,国内电动车市场或将回到外资品牌主导的时代。
汽车新四化大潮下,中国品牌急需黑马!
特斯拉的尾灯消失了?
这五年,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三电技术、续航实力、安全品质媲美甚至超过国产model 3的产品并不少见。车联网方面,特斯拉更是远不如中国品牌。
为什么消费者追捧特斯拉?仅仅因为品牌魅力吗?
非也,特斯拉的杀手锏是自动驾驶。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自动驾驶,国产model 3大约值15-20万元,是智能化技术让其魅力大增。
前段时间,围绕HW3.0硬件发起的维权事件,表面看引发了特斯拉的信任危机,实际是给特斯拉做了个广告。HW3.0是特斯拉自研生产,HW2.5是英伟达研发生产,据说前者比后者先进21倍。车企自研的电脑竟然比专业芯片厂商的产品还先进。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你们什么时候能造出一辆有特斯拉一半性感的车子?”2019年,德国经济部长对德系BBA三大豪华汽车掌门人的批评尤在耳畔。
还好,全球车企已经醒来,都在围绕智能化、尤其是自动驾驶排兵布阵。
丰田来势凶猛,2019年全新卡罗拉上市,全系标配L2自动驾驶。此外,在国内,它投资momentro和pony.ai智能驾驶初创公司。在全球,它与软银合作,大举进军智能驾驶技术。
“550亿元招聘IT工程师!”这是3月份大众汽车集团的邀请。目前,大众集团已搭建了专门的智能驾驶软件团队,紧锣密鼓研发自动驾驶。
放眼全球,福特投资了UBER ATGO,通用和本田入股CRUISE,宝马、奔驰、奥迪加大自研力度……传统车企都在追赶特斯拉的尾灯。
国内车企也在发力,但远远不如外资车企激进。目前,国内布局大致有这几条路线。
1、跟百度合作。百度很早就布局自动驾驶技术,技术积淀相对领先。大部分中国车企选择了百度。
2、自有技术或自己研发。如吉利采用沃尔沃的自动驾驶技术;长安、小鹏、蔚来等自主研发自动驾驶;
3、采购博世等品牌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多数中国品牌的L2自动驾驶配置,是从博世采购的。
4、华为自主研发自动驾驶。
目前,特斯拉、Waymo、英特尔、英伟达、苹果等已经领先对手几个身位。国内自动驾驶技术还需奋起直追。
例如,超算芯片是未来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的核心部件,但目前国内刚刚起步,95%依赖对外采购。
还好,华为来了。
去年5月,华为成立新部门,专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技术、智能汽车连接和汽车计算系统。华为的目标是2025年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提供商。
华为5G技术、通信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全球领先,这都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因此,华为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令人期待。
目前,像特斯拉那样能自主研发先进芯片的中国车企还非常少。因此,中国品牌的智能化道路更需要融合+创新。与华为合作、融合、创新,应该是中国车企布局自动驾驶、挑战特斯拉的最先进之路。
之前,华为已经与北汽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ARCFOX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深度远超外界了解和预期,从5G第一车ARCFOX N60即将上市可以看出端倪。
背后隐藏了什么?
我们不仅要问,车企决胜未来的关键是什么?电驹认为,智能网联电动车正在从1.0向2.0过渡,未来将进入3.0阶段,其中蕴含决胜的关键。分析如下:
1.0阶段:人无我有者胜
谁的技术领先,谁就能吸引眼球;谁的作法激进,谁就有先发优势。
以续航为例,2015年,主流车型续航是150km,2016年升级为250km,达到300km就是电动一哥。无他,人无我有而已。特斯拉model s续航一步到位达500km,自然被高端人士追捧。
再以自动驾驶为例,从2015年到2018年,能够自动驾驶的量产电动车只有特斯拉。业内都批评特斯拉太激进,拿消费者当小白鼠。但是,“人无我有”让特斯拉占尽先机,不仅积累了自动驾驶数据,还成了自动驾驶标签。
2.0阶段:人有我优者胜。
电动汽车的竞争回到了原点:品质更优者胜。从2019年开始,智能网联电动车就迈入了2.0时代。
以续航为例,前几年,各大车企都在进行续航大战,基本上每年增加100km。2020年,主流产品续航能力都超过400km,逼近600km,与燃油车基本持平。至此,续航比赛即将结束。三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成为新的竞争重点。品质更优者胜。频发自燃的品牌已经遭到消费者遗弃。
自动驾驶也是如此。从2019年起,L2自动驾驶开始普及。比拼重点不再是“有没有”,而是“谁更优”。更安全、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得到市场青睐。特斯拉如果依然频发自动驾驶事故,一样会被抛弃。
3.0时代:人优我新者胜
当电动汽车的续航、自动驾驶、车联网都配齐,品质也都相对稳定。比拼重点继续转移,创新性技术的使用将再次领先。
从1.0到3.0,可以总结出车企决胜的几个关键:
一是新四化技术储备。能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领先;
二是造车品质扎实。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安全可靠;
三是资金资源实力雄厚,能持续支撑新四化研发所需的资金。
融合+创新的“六脉神剑”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有领先的互联网生态、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抓住数字驱动汽车的时代机会,融合创新,就可能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成为下一个中国版“特斯拉”。
用百年豪华车制造标准打造的高端品牌ARCFOX有望一搏。
瞄准世界级高端品牌的ARCFOX认为,要想做出面向未来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必须把握两方面能力。一是传统制造能力,从全球来看,欧洲制造资源依然是最强大的;二是智能化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目前在该领域领先的是中国和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