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电动星球News作者:毓肥30-50 万元的价位上,有两款新造车势力的新能源 SUV 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想必大家立马就猜出来了,它们就是蔚来 ES6 和理想 ONE。这些天,有关理想 ONE 撞车以及「你的车不开不到西湖」的梗也广为流传。我们其实并不建议大家直接对比这两款车型,因为它们的售价、动力形式、尺寸、定位都不一样。说得更直白点,如果这两辆车都是油车,那他们基本不会有同台竞技的机会。但现实是理想 ONE 和蔚来 ES6 从很早之前开始就一起被广泛讨论,加上上周我们从理想手里借来了一辆 ONE,也从蔚来那里借来一辆 ES6,那干脆一起看看到底各自有什么魅力。经过一周的体验,也跑了各种工况之后,我们发现理想 ONE 的确不错——即使最终,我们还是会选蔚来 ES6。
外观内饰:来自理想的惊喜首先要强调的,是 ES6 和理想 ONE 并不位于同一个尺寸级别。ES6 的三围是 4850*1965*1758mm(运动版)/1731mm(性能、首发版),而理想 ONE 则达到了 5020*1960*1760 mm。我们不建议大家直接对比这两辆车的第一个原因——一辆是中型 5 座 SUV,另一辆是中大型 6/7 座 SUV,定位上基本处于两个市场。如果说蔚来 ES6 是动感精致的小年轻,那么理想 ONE 就是实用全能的新奶爸。外观的部分见仁见智,但我们自己一致认为蔚来的外观设计风格更具高级感,从车灯线条,到前脸轮廓都是如此。原本我们以为 ES6 能将优势带到车内,但理想 ONE 的内饰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首先是空间感。理想 ONE 的内饰明显给人更舒展的感觉,从视觉上看到坐上去开都是如此。我们原以为是因为理想 ONE 的尺寸大了一个级别,但最终我们发现,是理想 ONE 将中控台的视觉中心往前和往下移了不少。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明显更内嵌的几块中控屏,还有位置更低的中控台上。当然,理想 ONE 将中控台做得更低,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取消了下面的储物格。但就这几天的实际使用来看,前排的储物空间并不少,反而是更低的中控台和更宽大的中控扶手,让我们坐在理想 ONE 的车内比 ES6 少了一点压迫感。这样的舒适,其实还体现在理想 ONE 的驾驶员视角更加宽敞(但实际数据却是 ES6 车身更宽),中控台控制屏操作比较顺手等等一系列细节上。既然说到了屏幕,那就一定要多聊几句理想 ONE 内饰最突出的四屏设计。从驾驶员座位聊起吧,理想 ONE 的仪表盘给我们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大、多。大,顾名思义就是屏幕够大,12.3 英寸 1920x720 数字仪表屏比起 ES6 的 8.8 英寸 1600x600,从参数上看就更胜一筹。而多,指的就是仪表盘上显示的信息足够多。和更大的尺寸结合起来,我们觉得理想 ONE 的仪表盘对驾驶员更友好。中控屏幕和副驾娱乐屏可以一起聊,因为有看过我们上面视频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这两块屏幕是可以联动的。副驾娱乐屏可以在停车的时候,以甩动的形式将屏幕的内容分享到主屏上。而在行车过程中,副驾可以单独联网听歌或者看视频/新闻等内容。最后是这块承担传统汽车控制区功能的控制屏。得益于理想 ONE 相对更低的中控设计,控制屏用上去比较顺手,而中央区域随手上下滑调节温度/左右滑调节风量的设计也是一用就惊喜的加分点。在这四块屏幕背后,是理想 ONE 仅有二级菜单的系统 UI。仅有二级菜单,意味着只要在主界面点击一下,你就可以得到某个分类里面全部的功能按钮。相比之下,我们认为蔚来 ES6 的系统 UI 显得有点复杂,学习成本也要更高。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认为理想 ONE 的内饰相比 ES6 在人性化思考上走得更远。ES6 的内饰拥有足够强的设计感和豪华氛围,但我们认为中控系统易用程度有所欠缺,同时系统 UI 略显凌乱,还没有形成一套足够独特的风格。虽然理想 ONE 给了我们第一眼的惊喜,但它比起 ES6,也有不少地方逊了一筹。动力:标准奶爸车和运动性能车动力大概是 ES6 相比理想 ONE 优势最明显的地方了。我们这次借到的首发纪念版配备了总功率高达 400KW 的前永磁+后异步电机,百公里加速只有 4.7 秒。而即使是售价 35.8 万元的 ES6 运动版,也凭借 320KW 的前后双永磁电机达到了 5.6 秒的加速成绩。而理想 ONE 总共 240KW 的前后双电机只能交出 6.5 秒的答卷——这个数字绝对不能算差了,但如果和 ES6 比起来,那差距还是蛮大的。400KW 功率的 ES6 首发纪念版,动力绝对称得上予取予求。在我们体验过的任何场景,包括红绿灯起步、高速巡航、中段加速等等,ES6 都能给予你直接的动力响应和浑厚的动力储备。事实上,如果只是日常使用,ES6 只需要很浅的电门深度就完全可以满足。这个结论甚至可以无缝衔接到 35.8 万元的 ES6 运动版上面。我们去年对比试驾 ES6 运动版/宝马 X3 30i 的(原文点击《在蔚来 3 季度交付 4799 台车后,来聊聊 ES6 基准版/宝马 X3 谁更能打?》)时候,雷克萨斯 EX450h 车主@碳粉群主电池不胖 的总结是:百公里加速 5.6 秒的 ES6 实际感受,瞬态加速上(比如加速、出弯)会有远超同水平汽油车的表现——在城市道路上尤为明显。尽管 ES6 在同价位 SUV 里面的性能可以说是越级的,但理想 ONE 的动力其实也不弱。240KW 已经是汽油车 3.0T 发动机级别的数据,而由于电机低响应时间的特点,城市路段的实际感受只强不弱。尽管后段加速略微缓和,但对于它的定位来说已经是够用有余了。不过,我们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发现,理想 ONE 的驾驶劣势在亏电状态下,也就是电池 SOC 在 12% 左右的时候比较明显——主要体现为这个时候增程器的嘶吼会开始明显起来。这种嘶吼在上坡的时候会更加明显,给人一种「这车动力可能不够了」的感觉——但实际上坡时,理想 ONE 依然有着充沛的动力储备,完全是可以上去的,只是会给人感觉这口气不够足,显得不够高级。说得简单点,这并不是动力问题,而更像是动力给人的感官问题。悬挂:截然不同的风格ES6 的空气悬挂是从 39.8 万元的性能版开始统一标配的,35.8 万元的运动版并不具备。但我们去年试驾运动版的时候,在当时给出的判断和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距:ES6 的悬挂更具韧性,也更具高级感;而理想 ONE 的悬挂相对更软。相比 ES8,ES6 的悬挂在路感保留和姿态保持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用我们老司机雄哥的话说就是「可上山可攻弯」。尽管在一些较为细碎的小起伏,也就是悬挂行程的前段处理得有点偏硬,但整体是很有高级感的,配合更强的动力,完美匹配「动感精致」这四个字。理想 ONE 的悬挂调教同样契合它的市场定位——稳。偏软的悬挂让理想 ONE 在处理同样细碎的颠簸时几乎能完美化解,铺装路面巡航时的体验可以用「稳如老狗」来形容,相当舒服。但更软的悬挂让理想 ONE 的路感变得比较模糊,车身姿态的控制也没有 ES6 做得好。开起来的感觉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大车,当然更软的悬挂是匹配理想 ONE 的市场定位的,只是相比起 ES6,会显得稍有不足。座椅和噪音:高级感的又一条分割线理想 ONE 的座椅,当我们刚坐上去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唯一的感知差异是比 ES6 的座椅软一点。但当我们长时间把屁股交给它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理想 ONE 的座椅相对单薄。单薄的意思是理想 ONE 的座椅长时间乘坐,尤其是一两个小时的长途出行时,座椅的整体支撑力会显得不足。虽然 ES6 的第一屁股给人感觉比较硬,但由于它的填充物是更加足够的,所以长时间乘坐不会给人明显的疲劳感,同样地,我们觉得「高级感更强」。另一个「高级感」的体验,是共振。上面的视频里有两段是 ES6/ONE 播放《Bad Guy》时的车内声效录音(使用 iPhone 7 Plus 拍摄)。除了扬声器的音色区别以外,比较之下理想 ONE 门板处传来了较为明显的震动,而 ES6 的共振很难感知。事实上,蟹老板还这样摧残过他自己的小鹏 G3,有关的长视频大家可以在微博 @电动星球蟹老板 处看到。没有十全十美的车,只有亟待扩张的新能源市场我们曾经听过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如果把蔚来的三电、悬挂、用料,融合理想的中控设计和人性化细节,那么将得到一辆更完美的车。的确,虽然我们说了一些理想 ONE 的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它站在 32.8 万元的市场定价上,成为了一辆比较厚道的车。甚至于,在辅助驾驶硬件相对不如 ES6 的前提下,理想 ONE 的 ACC 自适应巡航和 360 影像都呈现出了较高的成熟度和可用性。我们认为,如果是从油车转换过来,需要更多的座位数、更强的装载能力,和足够低的上手难度,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科技感,那么理想 ONE 会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选择。甚至于,我们认为它比这个价位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丰田汉兰达更值得选购。唯一的顾虑,我们觉得还是在于理想 ONE 搭载的这台东安 1.2T 增程器的耐用性。当然,时间最后会证明我们是不是在杞人忧天。最后再几句吧,从去年年中开始,我们就已经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不平等的对决」——最明显的当属 Model 3「大战」ES6,但事实上这样的对决根本不会在油车市场上出现。原因很明显,因为汽油车市场拥有极高的成熟度,细分市场品类足够丰富。而当下电动汽车市场上主要的区分度还是在于「价格」——根本原因,还是电动车市场依然处于发展阶段,选择实在不多。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车,就像轿车通过性不足,SUV 操控感不强,小钢炮空间不够用,7 座车停车更艰难...也正是如此,汽车市场才发展到如今万紫千红的盛况。我们希望所有的创新都能做好,希望新能源汽车市场能真正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完)扫码或者搜索「电动星球 News」后台输入「XH」查看 2019 冬季续航大测试,涉及 4 款最热门电动车输入「XSL」查看造车新势力深度报道合集输入「WL」查看蔚来深度报道合集输入「TSLA」查看更多特斯拉深度报道输入「RD」查看最近爆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