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 这不是广告;2. 这不是评测;3. 这只是我个人的使用体验。大家看它的心情可以像看我之前谈iPhone、AirPods耳机、Tesla Model X、理光GR等产品一样。
我的经历
一开始,我是不太看好智能音箱的,虽然我家里总共有5个智能音箱。我依然不看好这个品类,因为所有这5个音箱在过了一开始的热恋期之后,在我家的地位迅速下降,最后全部沦落为在角落吃灰。我觉得除了科技尝鲜族对这种玩意儿有三分钟热度,大众是没有兴趣购买的。
但在这个漫长的春节假期,我对智能音箱,尤其是带屏幕的智能音箱肃然起敬。因为我重新把它们从角落里拽出来,擦去浮沉,插上电…这五个音箱都焕发青春,直到现在依然连着电缆,随时待命。这5个音箱分别是:两个Apple Homepod(不带屏幕)是自己掏钱买的,Amazon Echo Show(带屏幕),小米音箱(不带屏幕),小度音箱(带屏幕)分别是友人、朋友、老领导送的。
在这几个音箱中,原先最不被我看好的小度音箱彻底翻身,成为我家最受欢迎的智能音箱。它是以前百度的老领导送的(注意,这里的「老」指的是「曾经的」,不是「old」)。一开始因为家里不缺音箱,就一直没有打开包装。直到有一天,孩子要听儿歌。简单设置好之后,听了没几次,又放弃了,因为儿歌资源不如另一款专为儿童设计的音箱:牛听听。
这次春节期间,阿姨经常带着我家8个月大小的儿子看书,期间涉及很多英语单词不知道怎样正确发音,我又想起了这个音箱,于是再次复活它。结果没几天之后,先是阿姨喜欢上这个音箱,说要给自己孩子买一个,用来学英语。昨天,我妈又问我这个小度音箱多少钱,我说500多。她说那我们也买一个,在家里能听歌、看新闻、跳广场舞,搜东西比手机还方便。
直到此刻,我才认识到这个音箱的魅力。其实在产品研发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所谓「非专业」人士对一个产品的态度,这些人包含老人、小孩等。如果一个产品能让他们很轻松、愉快的使用,易用性绝对合格。如果他们能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获得各自不同的用途,那么这个产品很有想象空间。
音箱的对比
-
Apple Homepod:音源质量最高,音箱音质也最好,所以一直牢牢占据我的书桌,两个Homepod组成立体声,听音乐乐在其中。但除了听音乐,其他一概不推荐,包含Siri语音交互,其他内容资源,以及看电影的场景。所以,Homepod注定只能成为我写作、看书时播放背景音乐的设备
-
Amazon Echo Show:可能是第一个有屏音箱,但是缺少本地内容,而且和网络的连接不稳定大大限制了它在我家的用途。一开始也在书桌上,现在又一次挪到地上,变成一个普通的蓝牙音箱使用。
-
小米音箱:这曾经是最火的国内智能音箱,印象中当时一度缺货。这个音箱目前在阿姨的房内,除了肉眼可见缺个屏幕,阿姨反馈说语音交互方面的体验不如小度音箱。我估计以后在阿姨房内吃灰的可能性极大。
-
小度音箱:声音品质可能在这几个音箱排倒数,但是最终因为语音交互的质量和一块中规中矩的屏幕后来居上,成为所有家人的最爱。
我的总结:
-
带屏和不带屏天上地下 —— 虽然都叫智能音箱,但是有屏幕的智能音箱俨然是另外一种设备。我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带屏幕的智能音箱会占据主流,反正都不贵。另外有个预测,Apple迟早(预计3年以内,即2023年之前)会推出带屏幕的智能音箱,可能会用Homepod Touch或者Homepod Pro这样的名字。
-
Always ON是区别于电视、甚至手机的关键点 —— 智能音箱发挥便利性的前提是:Always ON,永远待机,永不关机。Always ON是当前智能设备的最基本条件。所以不能Always ON的设备不能被称为智能设备,也会逐渐被倒入历史的垃圾堆。我在分析Tesla为什么没有启动键时也谈过类似的观点。
-
语音交互是基础 —— 用语音操控一切,这是智能音箱生存之本。所以如果收音效果不好,语音识别率低,资源少,那么语音交互的体验就会大打折扣。而一个在语音交互上要比竞争对手好一点点的音箱,就会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逐渐把自己的竞争对手甩在身后。小度音箱看起来其貌不扬,就是用这个办法把竞争对手逼到墙角吃灰。
-
丰富的资源提升满意度 —— 在顺畅语音交互的前提下,音箱的能力,也就是资源的丰富度就成了差异化的关键。这一点上还没有音箱令我满意,但小度相对来说还不错。关于这一点,我一会还有话要说。
我的预测:
-
成为家中仅次于手机的交互设备 —— 需求方面举个例子,我家有了小度音箱之后,阿姨给自己家买了一个,我父母家里买一个。而我们觉得,不仅客厅需要一个,厨房、卫生间、卧室都需要。所以算下来,一旦你用上小度音箱,它会逐步渗透到你的家人、朋友那里,而且会逐渐布满你停留的每个房间,反正不贵。
-
没有屏幕的音箱逐渐式微 —— 2019年,带屏幕的智能音箱出货量可能是总量的10%,但是这个比例会逐年提高。原因在于带屏幕的音箱也不贵,但是使用场景和优点却要多太多。而随着出货量的增加,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
在未来5年至少有5倍的增长空间 —— 2019年全球出货量不到1.5亿台,我认为这个市场会在5年内成长至少5倍,也就是在2024年超过年销量7.5亿台,甚至有可能超过年销量10亿台,接近智能手机销量。需求真实而强劲,价格低廉,市场空间大是促进销量的正向因素,换机频率相对手机低,是抑制销量的负面因素。但不管如何,智能音箱已经把平板市场甩在身后了,而且二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对智能音箱的建议:
-
设计机制,加强用户的主动传播 —— 目前用户在朋友圈主动传播智能音箱的比较少,需要关注。如果有更好的传播机制,会改变这种产品的渗透速度。
-
屏幕可以做的更大一些 —— 我时常想,为什么屏幕不能再大一些,至少做到10寸,成本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想象力是。我相信如果能推出1000元以内,10寸以上的智能音箱,一定会大行其道。甚至脑洞大开,为什么电视的开机率越来越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电视有一个「关机键」。一个未来的电视不应该设计关机键,电视应该是Always ON才有未来。任何带有关机键的设备都会被Always ON的同类设备干掉。所以,未来在带屏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之间的边界会模糊掉。率先对这个边界作思考,并采取明智行动的厂商会尝到甜头。总之,我是满心期待一种能Always ON,语音操控,内容丰富的「屏幕」在家中遍布,管他叫什么名字。
-
儿童场景要打穿 —— 我看到一些采访说智能音箱有一半以上的使用场景发生在有孩子的家庭。但我觉得目前音箱在面向儿童领域还不够好,举一个例子,就面向低龄儿童的音乐而言,小度音箱资源的丰富度不如牛听听 —— 一个专业做儿童音箱的品牌。但是,就是因为小度的交互方便性,我家的牛听听才逐渐开始落灰。做垂直品类儿童早教音箱的厂商们,你们要小心啊,成吉思汗兵临城下了。但是,包含小度在内的智能音箱,还是要好好专注把儿童市场打穿。起码有一点,千万不要只盯着3岁以上孩子的需求,我家可是从2个多月就开始听音乐了。如果能集中兵力,把0-6岁儿童的场景都能彻底贯穿,那么一定会在奶爸奶妈之间形成口碑传播,进而影响礼品市场和父母的家庭。
-
销售渠道上除了线上,很重要的是通过母婴店铺线下 —— 智能音箱制造商一方面发现有孩子的家庭是主要的消费场景,但是在渠道上却不够积极。起码我在线下的母婴店从来没有看到智能音箱在销售。如果脑子意识到一些事情,手却跟不上,这就不是知行合一了。
-
独享内容是护城河(除了专业资源,好的PGC也很关键)—— 设备是切入点,语音交互是生死线,那么什么是护城河?显而易见是资源,如果有独享的、高品质资源,那就可以牢牢守住自己的阵地。这方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起码很多时候小度音箱能听懂我们要什么东西,可就是没有相应资源。
-
最后市场营销上完全可以打出「礼品牌」—— 想想看,一个带屏幕的小度音箱,最贵不超过600,最便宜才300多。一个如此便宜,容易被对方喜爱,而且会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每天使用的产品,哪里有比这更划算的礼品?反正我现在送朋友都计划送小度音箱了。市场营销上要主动打礼品这张牌。别小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我爸妈从来不吃脑白金,但是给人送礼时第一反应就是送脑白金。当产品价值主张已经很明确,谁能主动占据所有用户心智,谁就是赢家。
以上,就是关于带屏智能音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更多辉哥的分享,尽在知识星球。
和8000名辉友一起
与辉哥深度链接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