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方面有在陆陆续续整理特斯拉从Model S、X到Model 3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拓扑;一方面有接触到各种拆解报告;中间还穿插和朋友沟通Model 3的使用心得...综合起来让我对Model 3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先来看下搜集到的Model 3的「黑料」:
1、Model 3的架构不足以支撑L4或者更高等级辅助驾驶、星型架构对单点失效的容错性差(有关于“特斯拉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的话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尝试讲一讲);
2、国外各种质量问题的测评报告:
-
Green Car Reports:车辆质量是过去十年我们见过的所有汽车厂商发布的所有新车中最差的。提车不到1天就被迫更换触摸屏。车身面板不契合。
-
https://www.greencarreports.com/news/1115659_tesla-model-3-quality-is-terrible-but-does-it-matter-to-buyers
-
Edmunds:行驶了不到6000英里后,汽车有种“散架”的感觉。触摸屏一次次黑屏。乘客侧的化妆镜掉落。车主体验“目前为止令人无法接受”
-
https://www.edmunds.com/tesla/model-3/2017/long-term-road-test/2017-tesla-model-3-monthly-update-for-april-2018.html
-
Consumer Reports:驾驶体验差,高速行驶时风噪较大。后座不舒服,触摸屏难用
-
https://www.consumerreports.org/hybrids-evs/tesla-model-3-first-drive-review/
-
Edmunds:车身间隙不一致,车窗破损,触摸屏难用/易崩溃。
-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money/cars/2018/03/09/mixed-review-edmunds-hits-road-teslas-model-3/402800002/
主要集中在...制造工艺、中控屏操作体验以及高速风噪、后排乘坐体验。
国内很少见类似的报道我想一个是潜在消费者都在翘首以盼地排队等量产,另一个是这种报道暂时没有市场。
3、有次和业内朋友聊天,向我一顿倒苦水...
卡钳漏油、低压蓄电池馈电、机盖锁损坏、门锁打不开、前门漏水...「数不胜数」
...
与此同时,特斯拉Model 3的销售奇迹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们的眼球:
2017年10月,特斯拉Model 3订单量早早突破40万辆;
2018年6月,特斯拉Model 3登顶美国中型豪华车销量冠军;
2018年9月,特斯拉Model 3北美销量碾压BBA...
...
与此同时,特斯拉周边衍生了一圈极客,国外的wk057,Jack Rickard,Marc Olivier Chouinard;国内的Zlymex,小特叔叔等等;
当然更得一提的是以“42号车库”为首的...啊呸,为群主的车主+爱好群,他们大多年少、多金、理性、素质高;他们对特斯拉周边、马斯克花边了如指掌;远有桑尼哥自发测试AP 2.0的性能改善,近有Ryan大神刚分享的NOA的神迹:
他们轻则买The Boring Company的帽子,重则为Elon酱护盘(实为抄底)...
咳,扯远了...扯回来。
事实上,还有一点就是摔丸子、王铜根等对电动车,对蔚来ES8的口诛笔伐、冷嘲热讽。
以上种种,促使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消费者做决策购买一款车型时,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这实在是一个比较大、比较主观的问题,我还是从我个人的感受、外加一些揣测出发吧。
你看,我如果买Model 3的话,我看中的是她极简的内饰风格:三段式全景玻璃、电动出风口、简化一切不必要的实体按键,以及狂拽酷吊炸天的车载iPad般体验;看中的是加速性能;看中的是特斯拉第三代产品的可靠稳定预期(这点存疑);看中的是她常用常新的更新迭代;看中的是特斯拉“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的使命(玄学);看中的是马斯克第一性原理(W.T.F???)...
而摔丸子、王铜根买ES8则是为了...碰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