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仰望下天空,感受下上帝的尺度。”
马斯克的Starlink计划(就是发射好多好多卫星上天,要连接全世界)启动在即,搞的人们又开始YY了(参考阅读:),也曾一度有人发表威胁论说马斯克又要统治互联网世界了。其实这些仍属于前奏,发射卫星或许是他战略目标的一步棋,而且可能还会为他的终极火星移民计划搞点现金,火星移民很贵的。
要说起人类与太空的渊源,前面的故事讲起来太…………长,没太大意义。
美苏争霸
直到二战时火箭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终于可以把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后才有了质的突破,航天技术又在冷战时期因美苏两国互秀肌肉大搞航天竞赛更是节节升高,伟大的NASA就是那时成立的。说起来当时其实是德国人技术上最先进,但德国二战失败后,美国人把他们最重要的研发人员挖走了,成了不久后美国登月的技术骨干。
火箭之父冯布劳恩,二战之后去了美国
开始的时候苏联总是领先美国一小步,不是搞个卫星上去,就是捎个人上去绕地球转圈玩气美国。直到血气方刚的肯尼迪脸上终于挂不住了,于是就搞出了现在所熟知的阿波罗计划,直接让人上月球溜达去了。
过了几十年了,人类依然在对标这一场景
而苏联呢因为各种技术问题,最后还是没能把人送到月球上去(其实就是因为钱花光了嘛)。美国乘胜追击,先后把12个人送到月球上去。这下美国人跟打了鸡血似的,当年你要问小孩子长大后要做什么,好多都会说是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当年的全民偶像。吐个槽,就像咱爸妈们可能都觉得钱学森很了不起,但改革开放下海潮后就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了,咱这辈人实在该感到惭愧。
当美国人在航天技术领域已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后,突然意识到为了赌气烧这么多钱实在太幼稚了(阿波罗计划烧了200亿美金,折算到今天后面再加个零),所以打70年代后就再也不送人到月球上去搞那么贵的秀了。但好歹也得让花出去的钱回个本啊,这么先进的技术不能浪费啊,得弄点赚钱的。
卫星
干啥赚钱呢?发射卫星。当然卫星也可能是军用或是搞科研用的,但大多数还是商用的通信领域最多。比如卫星电视、手机通信、互联网……咱人类这大半个世纪的科技进步许多都受惠于航天技术的进步。
2013年现役卫星功用占比图,商用占最大头
那卫星是咋回事呢?大多数卫星都运行在近地轨道,就是距地球160-2,000㎞之间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就已经可以不受任何大气阻力自由绕轨道运行了。
近地轨道
也有一部分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就是距地球35,786㎞以上的区域。为啥叫同步轨道呢?简单说就是卫星的绕轨速度和地球自传速度一样,所以与地球的位置就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负责卫星电视信号的卫星在这个区域,这样信号才会稳定嘛。
地球同步轨道
还有一部分卫星在中轨道,就是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之间的区域。比如,负责咱们用的GPS的卫星就在这个区域,美国防部现在有24个GPS卫星,共6个轨道、4颗卫星1轨。其实他们如果要通过卫星定位找到你只需要4颗卫星就够了,其它都是用于系统冗余的。
中轨道
当然了,人们这样疯狂发射卫星也产生了巨大的副作用,就是制造了许多太空垃圾(这你一定听说过)。
这是咋回事呢?卫星也是有寿命的,目前太空中大约有一千多个现役卫星。但是还有更多退役的不活跃的卫星,他们的结局要么就是自焚,要么就跟无头苍蝇似的与其它卫星撞了,就产生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碎片。
NASA探测到太空中17,000个物体,其中只有7%是活跃的卫星!慎思极恐啊~
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碎片时速约是17,000mph,这是啥概念呢?一个直径1㎝的碎片造成的危害跟一个手雷爆炸差不多。这里特别要说一下我国对此贡献卓著,2007年咱们进行过一次反卫星测试,发射一颗卫星到太空后故意引爆,制造了3,000多个新的太空垃圾碎片。同志们啊,不要随手丢垃圾,太空卫生全地球人有责。
各国对太空卫生的贡献,美国俄国贡献最大,但美国大多是现役卫星,俄国制造了好多太空垃圾
人类与太空
当然了,人类还没有堕落到只忙着发射卫星上去赚钱,并没有停止发展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所以人类也会时不时发射个太空探测器或是太空望远镜上去。
2012年发送的火星探测器,可爱吧~
哈勃望远镜,这你一定听说过吧~
然后这些探测器或望远镜就会给我们拍一些太空中酷毙帅呆的照片给我们看。
比如,你看这张穿裙子的土星是不是很妩媚呢?
还有这张银河系的照片是不是炫极了?
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国际空间站(16国合作),今天大多数与人相关的太空任务就是送人往返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这个空间站比我们想象的可大多了,长度大概一个美式橄榄球场那么大。
来,感受一下这尺寸
国际空间站到底是干啥的呢?其实它就是一个实验室,只不过和地球上的实验室相比少了重力作用,所以宇航员们就可以观察同样的现象在没有重力作用下是啥表现(生物与化学实验啥的都能做)。
宇航员们的作息可规律了,一天工作9小时,周末也不休息。不过不要以为他们很辛苦,其实他们比在地球工作轻松多了。咱们每天要克服着地球引力,托着沉重的身体在奋斗(所以减肥是要的),他们才是每天真正的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呢,飘来飘去的。
据说NASA为了补贴点家用,也向民间开放了名额,可以带人去空间站玩耍一下,一次费用大约是6,000万美金,就这样名额竞争还很激烈呢。马斯克先生,你能不能把这个成本也降下来啊,去国际空间站玩耍一下也挺酷的。
各国去国际空间站玩耍过的人次,你看咱们国家有钱人那么多,咋对太空感兴趣的人这么少呢,悲哀啊~
from A to B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Astro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