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会不同。”
在整个电动车市场还未成熟前,全球目前对优质经济型电动车的需求增长让所有主机厂和电池供应商都感到了意外。
主机厂都“缺电”
许多主机厂都遇到了因电池无法及时供应而不得不推迟交货时间,或是电池供应商借机涨价的情况。
前不久就爆出LG Chem为Audi e-tron提供的电池涨价10%;又比如,去年Hyundai就遇到了因LG Chem供货迟延而无法满足Ioniq的订单需求。而到了今年,Kona再次遇到过无法按需交付的问题,前不久有报道说挪威对Kona的需求量激增,却无法及时得到满足;这两天又爆出原定明年2月开始在英国交付的订单要整整拖后半年!甚至model 3都可能抢先登陆英国。同样的“缺电”尴尬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Kona EV英国订单严重拖延
投资电池厂当然会面临一些财务上的风险,但无法将电池供应链掌握在手则会面临更大的风险。由于没有自己的电池生产能力和电芯技术,主机厂与电池供应商相比在供应、成本和技术储备上都处于严重的劣势。
像Renault-Nissan和Tesla等早期进入者都已与电池供应商维持了一段时间的深度合作,因此也只有他们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及时的电池供应,这一点从全球销量上便一目了然。
为什么要建电池厂?
其实剥开表象,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逻辑是:你不能投资电池技术,而是要投资建电池厂。为啥呢?这与行业发展历史与特性有关。
电池的生产工艺
首先,与投资电池技术相比,投资电池厂的风险没那么大。因为不论是NCM,还是NCA,亦或是其它品类的锂电池,生产工艺都比较相似。大部分锂电池都会采用R2R粉末涂料(Roll-to-Roll Powder Coating)生产工艺,甚至包括未来的固态电池也不例外。因此,即便是过渡到下一代的固态电池时代,动力电池领域面临“创新者的窘境”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普通三元锂电池的生产工艺
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
电池行业的“潜规则”
其次,这个故事有点曲折。或许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就是Tesla很早就与NCM电池的原始专利持有者Jeff Dahn签订了专属开发协议,他目前正带领着一个研发团队与松下的技术专家们一同研发新的电池技术,所以你就知道Tesla在短短几年碾压全行业的高镍、低钴、低成本的NCA811电池就是这么来的。
官网对Jeff Dahn的介绍
剥开电池供应链,大家可能很容易看到在这些大的电池供应商的上游是像BASF、3M等隔膜、正/负极、电解质等公司。然而就在这里出现了撬动整个行业的神反转,最初是这些上游企业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才顺带研发了NCM技术,然后它们自然就把专利授权给LG Chem这样的下游公司,但实际上像Argonne、3M等才是真正的专利所有者。
NCM的专利竞争可以追溯到15年前,当时正是3M代表Jeff Dahn提交了其中的一份专利。当然了这些专利持有者分布在一些不同公司中,他们会把专利授权给从中有利可图的企业。到这里,如果总结一下,就是这个行业搞专利和底层研发的只授权专利,并不进行生产,和芯片行业非常相似。
Tesla的绝对优势
因此,拥有全球最大的电池工厂与最高的产品需求就是Tesla最大的两个优势,这是其它主机厂两方面都无法比拟的。因为Tesla的需求量足够大,所以就很容易得到最先进的电池技术,因为对研发的公司来说就有足够的动力与吸引力去研发新技术并持续输送给Tesla。所以,你看Tesla是先给自己挖大坑,然后自然有人就帮它一同填坑了,Tesla是用超高产销量来带动和吸引电池技术的。
主机厂们的失误
当然就像你无法想象燃油车企业没有自己的独门发动机技术,主机厂们在电动趋势面前自然会陷入巨大的焦虑中,所以像Benz和GM其实几年前也想到要下手布局电池。
但他们却犯下了致命的战略性错误,他们只想要布局电池技术,而不是电池工厂。所以,前几年我们看到了GM的Envia项目、Benz的Li-Tec项目都不了了之了。因为在当时他们并没有那么高的电池需求量,他们想获得电芯技术,却又不想建设眼下看不到利的电池厂。另外,Nissan早些时候布局的AESC的合资项目也算失败了,前不久卖给了中国资本,日后也不得不将采用LG Chem的电池。
Daimler的Ii-Tec项目2015年流产
换个角度看问题
或许这些都是值得整个行业去深思与借鉴的商业案例。在大电动时代,大多数主机厂所面临的窘境其实远比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深刻得多。其实从本质上讲Tesla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什么I-Pace、e-tron之类(每天铺天盖地的拼参数真的很幼稚),Tesla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像LG Chem、Samsung SDI、SKI、CATL这样的电池供应商,因为他们都要用需求量来拼专利商们的青睐。
这回你换个角度看(这很难,你需要转变下主机厂思维),Tesla就是唯一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电池厂。感到奇怪么,VW的全球战略官就曾说过:“Quite frankly, if we compare ourselves today with samsung and LG they are light years ahead of us.”说的就是这个逻辑。而其实他们当初完全有大把的机会与LG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很可惜。
所以,Tesla似乎不会停止扩张Gigafactory的脚步,而BMW深度绑定CATL、VW传闻要建厂等,你几乎可以看到在欧洲大陆那边几乎倾尽了举国之力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from A to B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Astroys )